準備要交屋了要找驗屋公司嗎?!驗屋、工期四大重點一次看!

不論是預售屋還是新成屋,都是經過漫長的等待終於等到要交屋的這一天,但在正式交屋之前通常建商都會先安排一次初驗的流程,對於首購族來說,這個過程一定是徬徨且不安且充滿各種疑問,究竟有沒有需要找驗屋公司?要多久前開始找設計公司討論?這些問題由我們用自身的經驗與你們分享,用四大重點帶大家一一破解交屋前我們可以做些甚麼!

有需要找驗屋公司嗎?我可以自己驗屋嗎?

驗屋是在交屋前蠻重要的一個環節,針對房屋的品質可以先行檢驗,也可以針對問題請建設公司在正式交屋前先做好修繕,但在驗屋之前可以先想好以下幾件事情,會讓驗屋更加順利。

我有需要找驗屋公司嗎?
一般來說,建商都會協助現場的驗收,包含插座、資訊面板有沒有訊號,或是基本的給水排水有沒有通暢,但大多數的消費者其實更擔心的是防水有沒有做好,像是窗框會不會漏水或是廁所水區的防水層,那這個就很仰賴驗屋公司的專業設備或儀器去進行檢測,像是窗框防水有無滲漏都會使用水管潑水去做檢測、水管有無淤泥會使用內視鏡去做拍攝,這些都是一般建商比較不會協助到的部分。

當然驗屋公司也會針對外觀瑕疵做詳細的紀錄,例如油漆平整度、門窗有無刮傷、磁磚空鼓等問題,另外會有一些驗屋公司還會針對甲醛、pm2.5、電磁波、隔音去做檢測,但這些有沒有需要則見仁見智。

驗屋需要準備什麼
不論是自行驗屋還是找驗屋公司,都需要準備以下資料

1.買賣契約書-可以確認選用的材料品牌與合約是否一致。
2.水電、建築配置圖-確認尺寸位置是否正確,尤其是有客變過的圖面務必要攜帶。 

當然如果您選擇要自行驗屋,都可以搜尋「驗屋懶人包」,會有更細節的驗屋DIY流程。

可以請設計師驗屋嗎
雖然說設計師都有協助驗屋的經驗,不過設計師大多沒有像驗屋公司那樣的專業儀器可以檢測,所以能檢視的部分大多屬於外觀瑕疵,及客變圖面核對等基本部分。

要交屋了,我們可以準備甚麼

通常在交屋之後緊接著就是要進場裝修了,在裝修之前可以在好好審視自己的需求。

如果你是預售屋又做過客變
通常從客變完成到交屋時間通常都是2前左右,其實在使用的需求跟想法一定跟當時會有些微的調整,不論是生活習慣又或是家庭成員的改變,這時候不妨先把之前討論過的平面圖拿出來,好好檢視當時的想法是不是有哪邊想要再調整,都會讓後續的裝修更順利。

需求的整理對設計師來說很重要
常常大家都會說我們的個案好漂亮,是不是把家交給設計師,我就可以一卡皮箱輕鬆入住,其實在找設計師之前,更重要的是有沒有把需求整理得清楚,因為設計是雙向的溝通,一個完整的需求表,跟好的設計團隊,才能打造出一個最完美的家。

▸▸完整需求表點我◂◂

我該什麼時開始找設計公司討論圖面

大多數的業主都希望可以跟設計師可以充分認識及討論,提案時間我們通常會抓一個月的時間,所以在正式洽談之前,會建議屋主抓在初驗前2-3個月左右可以開始擬定設計師清單,開始尋覓命定設計師,畢竟交屋前需求的輪廓會是最貼近現況,再來是如果報價要精準,設計師還是會希望看過現場。

以我們公司來說,提案的內容我們會提供
1.平面圖規劃:依客戶需求設計 2 至 3 張 適合您的 空間規畫設計圖 
2.設計及風格提案:建材說明、風格選樣
3.工程預算書提供 
(時間建議抓1個月)

有別於其他設計公司,我們有『體驗宅的活動讓大家在正式洽談之前可以更認識我們。

新成屋裝修至少抓3個月

我可以在年前入住嗎?可不可以不要在農曆七月開工?我租屋合約到期,可以幫我趕一下嗎?
這是我們最常遇到的問題,但影響工期的因素非常的多,天氣太潮濕油漆不乾、缺工缺料找不到師傅安裝需求共識無法凝聚,圖面一直無法確認,這些都會影響到工期,但到底該怎麼抓工期才比較保險呢?

如前面所說,提案階段大約是抓1個月左右,緊接著就可以正式進入工程階段了,以新成屋來說,大約會抓1.5-3個月的工程時間,當然如果有簽訂設計約的個案,我們會建議多抓2個月的圖面討論期(流程點我),整體來說大約是4-6個月就可以完工囉。

家具訂購跟家電我可以先訂嗎?
遇到週年期或是優惠活動,價格總是吸引人很想下手(延伸閱讀:設計師告訴你,家電採購前一定要注意的幾件事),其實只要跟設計師討論好顏色尺寸,都可以趕快下單搶下優惠,但唯一要注意的是送貨的時間,通常我們會建議在完成工程細清之後在進家具,畢竟美美的家具也不希望沾染到粉塵。

最好的設計,皆源自生活

▲ 室內裝修/設計預約諮詢直接填寫以下表單
https://www.jai-design.com/form/

▲ 服務流程及費用
https://www.jai-design.com/service/

▲電話諮詢 02-7756-6550
⧁總公司 分機#3
⧁台北門市 分機#4
⧁青埔門市 分機#5

體驗宅|小宅變身大空間

為什麼裝修需要體驗? 一般的屋主其實很難透過靜態的照片,了解我們想傳達的設計理念。 剛好因緣際